9696 – 中文站 | 科普文章,文史知识,英文演讲和英文书籍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之小满·枇杷黄后杨梅紫,正是农家小满天

小满,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在阳历每年5月20-22日交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此时,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小满小满,江河渐满”,小满节气意味着进入了大幅降水的雨季..

二十四节气之立夏·莺啼春去愁千缕,蝶恋花残恨几回

立夏,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斗指巽,于阳历每年5月5-7日交节。历书记载:“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这时候,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方,气温攀升,日照时间增长,降雨增多,各类植物进入了生长旺季。立夏,标志着夏季的开始。

二十四节气之谷雨·谷雨春光晓,山川黛色青

谷雨,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于阳历每年4月19-21日交节。谷雨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通纬·孝经援神契》:“清明后十五日,斗指辰,为谷雨,三月中,言雨生百谷清净明洁也。”《群芳谱》记载:谷雨,谷得雨而生也。

二十四节气之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也是传统的四大节日之一。于阳历每年4月4 – 6日交节。
《淮南子·天文训》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另《岁时百问》记载:“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时节,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二十四节气之春分·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春分,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于阳历每年3月19-22日交节,斗指卯,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春分时节,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温度逐渐回升,此时已经不再寒冷,也还没有热起来,长江和黄河流域地区进入一年中最舒服的时节,也最适合出门踏青、春游。

二十四节气之惊蛰·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惊蛰,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在阳历每年3月5日或3月6日交节。
“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意为天气开始变暖,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于地下冬眠的动物、昆虫。正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

二十四节气之雨水·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雨水,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第二个节气,也是春季的第二个节气,于阳历每年2月18-20日交节。斗指寅,即北斗七星的柄指向寅的方位。时至雨水节气,太阳的直射点继续由南向赤道靠近,这时北半球的日照时长和强度都在逐渐增加,气温也在渐渐回升。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逐渐向北活跃,过程中与冷空气相遇…

2024年二十四节气时间表

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命名反映了季节和气候的变化,是古代用来指导农业之历法历注。

二十四节气之立春·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立春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首个节气,春季的第一个节气,于阳历每年2月3-5日交节。立春也是历史上原本的春节,直到民国时期袁世凯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才逐渐改变习俗。立春,标志着寒冷冬季的结束。立,开始的意思,春,指春天,代表着舒适、温暖的天气,生机勃勃的自然界,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

二十四节气之大寒·大寒宜近火,无事莫开门

大寒,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冬季的第六个节气,于阳历次年1月19-21日交节。《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中“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极言大寒之冷。民谚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大寒节气处在最寒冷的三九、四九时期。

二十四节气之小寒·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小寒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冬季的第五个节气,在阳历次年1月5-7日交节。小寒与小暑、大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小寒时期,冷空气频繁南下,大风降温,雨雪多发,天气寒冷。《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

二十四节气之冬至·冬至至后日初长

冬至,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冬季的第四个节气,于阳历每年12月21-23日交节。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一阳节等,作为古时四时八节之一,是冬季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祖节日。冬至之前,天气一般还不会太冷。冬至交节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才真正进入严寒天气,民间也从冬至交节这天开始“数九”。

二十四节气之大雪·大雪纷飞兆丰年

大雪,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的第二十一个节气,冬季的第三个节气,于每年阳历12月6-8日交节。大雪节气是干支历子月的起始,标志着仲冬时节的开始。此时节,气温显著下降,寒流活跃频繁,天气越来越寒冷。北方地区受冷空气影响,常出现较大降雪,甚至暴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

二十四节气之小雪·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

小雪,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的第二十个节气,冬季的第二个节气,于阳历每年11月22-23日交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小雪,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农历十月中,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更加寒冷了。

二十四节气之立冬·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立冬,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九个节气,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于阳历每年11月7-8日交节。春种、夏耘、秋收、冬藏,万物在春天萌生,在夏天滋长,在秋天收获,在冬天进入休藏状态。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草木凋零、蛰虫休眠。立冬标志着寒冷天气的开始,是中国民间较为重视的一个节气。立冬之后,日照时间逐渐缩短,天气渐渐变冷,阴雨寒冷天气增加。

二十四节气之霜降·风卷晴霜尽,空天万里霜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秋季的第六个节气,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于每年阳历10月23-24日交节。霜降反映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变大,并不是说一定会“降霜”。到了霜降,早晚气温较低,而中午处在太阳照射下时仍然会感到较热,秋燥明显。此时,深秋景色明显,冷空气南下频次逐渐增加。

二十四节气之寒露·秋桐故叶下,寒露新雁飞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于阳历每年10月7-9日交节。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的节气。“寒”字释放了冷的讯息,由白露到寒露,体现了天气由转凉到转寒的变化过程。进入寒露,时有冷空气南下,昼暖夜凉,秋燥明显。此时,南方秋意渐浓;而东北、西北部分地区却已见冬日景象。

二十四节气之秋分·秋分至,秋意浓,入夜渐微凉

秋分,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季的第四个节气,于阳历每年9月22-24日交节。在秋分这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昼夜等长。之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昼短夜长,受到的太阳辐射减少,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变大。时至秋分,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

二十四节气之白露·露从今夜白

白露,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于阳历每年9月7-9日交节。白露是一个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节气,是天气由热转冷的节点。时至白露,暑热基本结束,天气渐渐转凉,昼夜温差增大。这时段,夜间空气中的水汽在花草树叶上凝结成非常多的细小水滴,看起来白茫茫的…

二十四节气之处暑·露蝉声渐咽,秋日景初微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于每年阳历8月22-24日交节。处暑这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是夏日三暑中的末暑,被认为是“出暑”。处暑到,意味着暑热天气即将结束。虽然这时期天气仍然炎热,但整体气温呈下降趋势,降雨雷暴趋向减少,空气湿度降低。

分享本页: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