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96 – 中文站 | 科普文章,文史知识,英文演讲和英文书籍

中国文化

二十四节气之小满·枇杷黄后杨梅紫,正是农家小满天

小满,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在阳历每年5月20-22日交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此时,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小满小满,江河渐满”,小满节气意味着进入了大幅降水的雨季..

二十四节气之立夏·莺啼春去愁千缕,蝶恋花残恨几回

立夏,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斗指巽,于阳历每年5月5-7日交节。历书记载:“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这时候,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方,气温攀升,日照时间增长,降雨增多,各类植物进入了生长旺季。立夏,标志着夏季的开始。

二十四节气之谷雨·谷雨春光晓,山川黛色青

谷雨,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于阳历每年4月19-21日交节。谷雨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通纬·孝经援神契》:“清明后十五日,斗指辰,为谷雨,三月中,言雨生百谷清净明洁也。”《群芳谱》记载:谷雨,谷得雨而生也。

二十四节气之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也是传统的四大节日之一。于阳历每年4月4 – 6日交节。
《淮南子·天文训》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另《岁时百问》记载:“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时节,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二十四节气之春分·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春分,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于阳历每年3月19-22日交节,斗指卯,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春分时节,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温度逐渐回升,此时已经不再寒冷,也还没有热起来,长江和黄河流域地区进入一年中最舒服的时节,也最适合出门踏青、春游。

风水究竟是科学还是迷信

近日随着建设部中国建筑文化中心与南京大学易学研究所名义开办的国内首个“建筑风水文化培训班”的开张,风水究竟是科学还是迷信,以及如何看待科学与迷信的关系,又成了热门的话题。几个门户网站做的读者投票结果,认为风水是科学者和认为是迷信者的比例差不多,前者还要略多一些。风水在民间非常流行..

二十四节气之惊蛰·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惊蛰,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在阳历每年3月5日或3月6日交节。
“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意为天气开始变暖,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于地下冬眠的动物、昆虫。正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

二十四节气之雨水·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雨水,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第二个节气,也是春季的第二个节气,于阳历每年2月18-20日交节。斗指寅,即北斗七星的柄指向寅的方位。时至雨水节气,太阳的直射点继续由南向赤道靠近,这时北半球的日照时长和强度都在逐渐增加,气温也在渐渐回升。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逐渐向北活跃,过程中与冷空气相遇…

二月二·龙抬头

农历二月初二,是一个传统节日,俗称龙抬头,有些地方直接称二月二,也称青龙节、春龙节、春耕节、土地神诞日。历史上这一节日有丰富的民俗活动。根据民俗学家的考证,龙抬头这一节日,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与唐朝设立的中和节有密切关系,由春社和二十四节气之惊蛰节发展而来。

关于元宵节的知识

元宵节,亦称上元节、元夜、元夕、小正月、小年或春灯节,闽南语与台语称为元宵(goân-siau)、元宵节(goân-siau-choeh)、上元(siōng-goân)、正月半(chiaⁿ-ge̍h-poàⁿ)。日本称上元、小正月,南北韩称正月大满月或称乌忌日。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

2024年二十四节气时间表

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命名反映了季节和气候的变化,是古代用来指导农业之历法历注。

二十四节气之立春·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立春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首个节气,春季的第一个节气,于阳历每年2月3-5日交节。立春也是历史上原本的春节,直到民国时期袁世凯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才逐渐改变习俗。立春,标志着寒冷冬季的结束。立,开始的意思,春,指春天,代表着舒适、温暖的天气,生机勃勃的自然界,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

杜诗解读:两个黄鹂鸣翠柳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我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春联虽然仍以书写毛主席诗词为主,但偶尔也可见“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人间福满堂”之类的传统春联。有一回,我在邻居家看到了一副春联:“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只觉美得令人神往。

杜诗解读: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人一路走一路想,这座被尊为岱宗的山究竟是怎么样的?还在齐国的时候,远远望去,就看到了它青葱的山色,走到了鲁国,看到的还是它青葱的山色,连绵不绝,一直延伸开去。

二十四节气之大寒·大寒宜近火,无事莫开门

大寒,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冬季的第六个节气,于阳历次年1月19-21日交节。《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中“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极言大寒之冷。民谚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大寒节气处在最寒冷的三九、四九时期。

二十四节气之小寒·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小寒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冬季的第五个节气,在阳历次年1月5-7日交节。小寒与小暑、大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小寒时期,冷空气频繁南下,大风降温,雨雪多发,天气寒冷。《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

数九

冬至“九九消寒歌”,俗称“九九歌”,生动形象地记录了中国北方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冬至到来年春分之间的气候、物候变化情况,同时表述了农事活动的一些规律。从冬至这天开始进入“数九”,俗称“交九”,以后每九天为一个单位,谓之“九”,过了九个“九”,刚好八十一天,即为“出九”。

二十四节气之冬至·冬至至后日初长

冬至,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冬季的第四个节气,于阳历每年12月21-23日交节。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一阳节等,作为古时四时八节之一,是冬季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祖节日。冬至之前,天气一般还不会太冷。冬至交节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才真正进入严寒天气,民间也从冬至交节这天开始“数九”。

二十四节气之大雪·大雪纷飞兆丰年

大雪,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的第二十一个节气,冬季的第三个节气,于每年阳历12月6-8日交节。大雪节气是干支历子月的起始,标志着仲冬时节的开始。此时节,气温显著下降,寒流活跃频繁,天气越来越寒冷。北方地区受冷空气影响,常出现较大降雪,甚至暴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

二十四节气之小雪·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

小雪,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的第二十个节气,冬季的第二个节气,于阳历每年11月22-23日交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小雪,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农历十月中,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更加寒冷了。

分享本页:
滚动至顶部